江苏紫薇供应
紫薇 - 形态特征
落叶乔木,高可达10米,树身大可合抱。树皮呈长薄片状,剥落后平滑细腻。小枝略呈四棱形,常有狭翅。单叶对生或近对生,椭圆形至倒卵形,长3-7厘米,近无毛或沿被面中脉有毛,具短柄。圆锥花序着生于当年生枝端,花呈白、堇、红、紫等色,径约2.5-3厘米。 紫薇
花萼半球形,绿色,顶端6浅裂,花瓣6瓣,近圆形,边缘皱缩状,基部具长爪。雄蕊多数,生于萼筒基部。子房上位。蒴果近球形,6瓣裂,径约1.2厘米,基部具宿存花萼;种子有翅。
紫薇 - 习性
性喜温暖、湿润,喜光而稍耐阴,有一定的抗寒力和耐旱力。喜生于石灰性土壤和肥沃的砂壤土,虽在粘质土中亦能生长,但速度较慢。长寿树,可活500年以上,古树仍可开花繁茂。幼树生长迅速,中老年树生长缓慢。在长江流域4月开始抽枝,萌芽力强。花芽的形成系在枝梢停止生长后,约在6月上旬;此时气温达30℃以上,少雨,有利于花芽分化。
抽生花序一般在6月20日前后,只需数日即抽出,基部花蕾即始花。如气温低于30℃,6月份雨水多,则顶梢继续延伸而抽出花序,或少数枝梢有花。放任生长者,枝密而纤细,易老衰,花序稀少或不开花,或隔年开花。单朵花期5-8日,每个花序可开50天左右,全株群花期则为120余天。
一般幼树比老树开花早了7-10天,如夏季多雨、低温(温度在30℃以下),则老树花期推迟,仅开少量花,幼树则不开花;但新移栽的紫薇,根部受伤,吸肥吸取水力差,反而按时开花。不耐长期庇荫,否则很少开花,生长亦不良。花枝以30-50厘米长而生长粗壮者为佳,所抽花序长,花朵亦多;纤细枝与徒长枝,花序短,花亦少。早开花的枝条,可于7月初短截,以促发二次梢,并可开花,但花序较短。[1]
紫薇 - 产地与分布
紫薇产东南亚直至大洋洲,而以中国为其分布中心和栽培中心。该属植物集中分布在中国西南和中南地区,野生种生于海拔1200m以下的山坡或林缘。在原产地多野生老株和粗大的古桩。
在北京、西安等北方城市,尚有露地栽培或盆栽。紫薇的露地栽培分布,东至中国青岛、上海,南至台湾和海南,西至西安、四川灌县,北以北京、太原为界,另外,台湾也是紫薇栽培最盛行的地区,栽植各种各样的紫薇作为绿化观赏树种。
国外则日本、朝鲜等国较多,在美国和南欧等地栽培渐多。[2]
紫薇 - 繁殖培育
紫薇性强健,易于栽培,对土壤要求不严,但栽种于深厚肥沃的砂质壤土中生长。
性喜光,应栽种于背风向阳处或庭院的南墙根下,光照不足不仅植株花少或不开花,甚至会生长衰弱,枝细叶小。
紫薇较耐寒,但幼苗期应做好防寒保温工作,三年生以上的成株则不用保温。
紫薇耐旱,怕涝,每年可于春季萌动前和秋季落叶后浇一次返青水和冻水,平时如不过于干旱,则不用浇水,雨季要做好排涝工作,防止水大烂根。
可在每年冬季落叶后和春季萌动前施肥,如施用人粪尿或麻酱渣则更好,可使植株来年生长旺盛,花大色艳。一般在秋季落叶后进行修剪,要将徒长枝、干枯枝、下垂枝、病虫枝、纤细枝和内生枝剪掉,幼树期还应及时将植株主干下部的侧生枝剪去,以使主干上部能得到充足的养分,形成良好的树冠。
紫薇在生长期易受蚜虫、介壳虫、刺蛾和卷叶蛾为害,如有发生,可用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杀介壳虫和蚜虫,用80%的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喷杀刺蛾和卷叶蛾。